“如今国产民营火箭从无到有,军民共享卫星数量相较5年前增加了一倍多,数据和案例都在印证着‘军民融合’向好的态势。”近日,中国经济信息社、中信信托、中信科信共同编制并发布《新华军民融合发展指数报告》,报告团队成员、中信信托副总经理蔡成维一边指着报告图示一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份报告要把中国军民融合的发展态势用一条条数据曲线和图柱呈现出来。
如何直观了解中国军民融合的发展状况?方法很多,可以查找各种发展规划,研究报告及新闻报道,但这些纷繁复杂的分析和零敲碎打的解释往往让人有种雾里看花的模糊感,“该报告用数据和图表的形式实现了军民融合全要素评价的精准与形象化展示。”蔡成维说。
军民融合,往往需要在“高精尖”技术和“颠覆性”产业处着力。如何考核?体现在投入上就是研发投入的多与少;折射在产出上则是产业融合的盈与亏。
从报告中科技融合的各项指标贡献来看,因为联盟、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军民协同创新平台数由2012年的10个增加到2016年的25个;国家支持下的军民联合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数量更是由2012年的10个增加到2016年的22个。“平台数、项目数双双提升,融合的需求,催生了在战略新兴领域以军民联合科研项目为核心的创新增长极。”该报告团队成员、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中心研究员陈翰哲说。
在发展态势上,军转民发展势头减弱。蔡成维指出,在军工企业开发民品方面虽然取得了探月工程、应用卫星、高技术船舶等标志性成果,但从宏观数据上看,军工单位民品科技开发投入经费多年徘徊,民品科技成果数量有所下降,产值增长幅度不大。“这样的趋势反映出,军工单位在武器装备供货任务饱满的情况下,对民品科技开发的热度有所下降。”蔡成维说。
在资源配置上,资本市场利用率低。社会资本的引入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途径之一。截至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总数为3337个,而涉军上市企业仅为111家,占比不到4%。社会资本、人才、技术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积极性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中航航特从事航空润滑产品的研发生产,资金力量雄厚,专业10号航空液压油、15号航空液压油、8号航空润滑油、65号冷却液,军工品质,365天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