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石油为国内油气产业大发展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11月17日,鄂尔多斯盆地传来捷报,中石油旗下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油气当量达到5000.23万吨,其中原油产量2132.69万吨,天然气产量359.88亿立方米,比去年提前半个月突破5000万吨。
按照当前生产态势,预计到今年年底,长庆油田油气当量有望首次问鼎5700万吨,这将超过大庆油田巅峰时期约5600万吨的年产油气水平,创造中国油田年产量历史纪录。
这一里程碑式的产量一旦落实,意味着长庆油田“二次加快发展”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为数万共同奋斗的石油人书写了一个广阔舞台。
与此同时,在三桶油“七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从长庆油田到全国各大油田成绩的接连斩获,也预示着中国油气行业有望迎来可延续的繁荣周期。
事实上,不仅仅是长庆油田,全国范围内各大油田的增储上产工作已全面铺开。而且伴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的持续突破,这一轮由国家层面主导的油气大开发将进一步提速。
以长庆油田为例,长庆油田主营的鄂尔多斯盆地资源量丰富,但资源品位并不高,属于国际上典型的“三低”油气田,储层致密、丰度低、压力低。
长庆油田自1970年成立,用了33年时间年产油气当量才突破千万吨大关。此后十数年,伴随着水平井钻井、体积压裂、工厂化作业及低产低效井稳产等技术和工艺创新,油田在“特低渗”、“超低渗”的难动用资源中,实现了产量的爆发式增长。
据了解,2018年长庆油田生产的5490万吨油气,有90%以上为致密油、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的重要进展。
有迹象显示,国内各大油田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均累积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为国内新一轮油气大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此可以看出,在国家层面的全力支持下,加上各大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的日臻成熟,油气行业将迎来一轮成果释放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