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号航空润滑油是我国于60年代初期参照原苏联的МС220润滑油研制的用于航空活塞式发动机上的主滑油,由于原苏联的МС220润滑油的闪点规定由闭口法测定,因此在国产20号航空润滑油的国家标准GB440中闪点指标也规定由闭口GB/T261方法测定,并且其指标规定为不低于230℃。但是,截至到目前为止,原苏联的МС220润滑油标准ГОСТ21743已经经过了6次修订,其闪点也在1979年已经由闭口测定改为开口测定,指标定为不低于270℃。再有,就是现在的20号航空润滑油主要是合成烃型的产品,由于其成分的变化,使其闭口闪点比原来的矿物型20号航空润滑油要低得多,而使得该油品的闭口闪点常常在230℃左右,造成对闪点指标验收的困难。原苏联的МС220润滑油标准ГОСТ21743中规定的闭口、开口闪点分别按ГОСТ6356和ГОСТ4333方法测定,等效于我国国家标准分别为GB/T261和GB/T267。但是,在闭口闪点测定方法标准GB/T261中,精密度条款明确规定,其再现性不适用于20号航空润滑油的测定。另外,开口闪点测定方法标准GB/T267中没有规定方法的再现性,也不便于20号航空润滑油试验结果的判断。为此,开口闪点我们选定了与国际标准ISO2592等效的中国国家标准GB/T3536克里夫兰开口杯闪点测定法测定。本研究选择了我国的定点厂家自1971年至1997年生产的10批有代表性的20号航空润滑油,在5个不同的实验室分别按照GB/T261和GB/T3536方法测定它们的闭口、开口闪点。然后利用GB/T6683-1997《石油产品试验方法精密度数据确定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最终确定该两种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